央企退出 房产市场走向如何?
转载 来源:北京房产 发表于:03/31/2010 14:40:27 浏览量:457
(来源:中原地产)国资委:确定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,其余将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
3月18日下午,国务院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,确认和公布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为主业的央企共16家,2009年,该16家央企地产板块的资产总额为5616亿元,占全部央企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的85%。78家不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央企正在加快进行战略调整重组,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退出房地产业务。
点评:当房地产市场依然有暴利可图时,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投资方向转向了这里,目前有70%以上的中央企业涉足房地产市场。而本次公布将要退出的78家央企销售收入仅仅占了15%,利润只占7%,淘汰的都是“边角料”。同时,没有给出退出时间表,央企何时完成战略重组,何时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项目,都是未知数。再有,中信、中航、远洋地产等真的会退出吗?其实这只是一次涉足房地产市场开发的央企们的优胜劣汰,主导市场的是留下来的十六强,未来垄断局面将进一步加剧。
(来源:深圳商报)国资委最近表示,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,有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要逐步退出房地产业务。央企退出对房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?高房价会不会因此而降下来?尽管读者对此举表示赞赏,但对成效并不抱有太大希望。除了对退出令能否奏效表示担心外,读者认为,允许经营房地产的央企仍有争当“地王”的底气和实力,只要央企定位不明,就仍存在与民争利的可能。 而造成当下房价高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,央企的参与只是原因之一,不能因此忽略其他制度性原因。
1 央企退出楼市 地王未必减少
莫亚泉(福田读者):央企财大气粗,他们也是银行贷款扶持的重点企业。地产商投了钱下去,就必须拿回利润,央企所赚的钱所得到的利润必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。现在,78家央企退出地产行业,少了一些推波助澜的企业,让地产市场更加规范,自然对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有好处。
童意: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,“2009年成交总价排在前10位的地块中,国企独占8席,成交楼面地价前10的企业中,也同样有8席被国企占据”。“两会”刚结束,北京土地市场一天涌现三大“地王”,买家清一色都是央企。尽管“不务正业”的央企退出,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价的“虚高”,但此举无疑预示着“地王”将逐渐减少,地价趋于平稳。
梅广(湖北读者):如果认为央企的退出有利于遏制高房价,未免是一相情愿的事情。如果央企不去“搅和”,房价是不是就会降下来呢?恐怕结果恰恰相反,少数房地产寡头会在竞争对手减少的情况下,进一步强化垄断优势,更加为所欲为。遏制高房价要拿土地管理制度开刀,要从破除政府的土地财政入手,否则,治标不治本,只不过是让央企当了回替罪羊。武海义(辽宁读者):楼市价格是由房产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,央企入市本身,既没有减少供给,也不能增加需求,怎么能说是央企介入而推高了房价呢?“地王”频现、房价走高,终须从房地产市场垄断的供给和虚高的需求上去追本溯源。央企退出,只不过是暂时少了一个分蛋糕者。只要蛋糕够香,就还会有民企、外企冲出来争当地王、争抢蛋糕。
2 缺乏操作细则 退出恐难奏效
程绍德(辽宁读者):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领域,只不过是减少了市场竞争者的数量而已。央企房地产资源整合之后,依旧会集中于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之中,土地转让市场中,央企的强势地位依旧无法撼动。所以,要想抑制眼下飞速增长的房价,仅仅靠78户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不会有太大的作用,剩下的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仍是市场竞争中的强势主体。
Wlzpl(新华网网友):现在的央企和各地方的国企一般都是以企业集团的形式存在,不少企业旗下就有房地产公司,应对各种政策,可谓经验老到,办法良多。一招“狡兔三窟”,再来一个“藕断丝连”,监管起来难度就大了。
欢乐时光XH(新华网网友):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开发,并不能有效地改变目前中国房价的走势。高房价的根本原因,还在于房地产一级市场长期实行的“饥饿型投放模式”,导致土地长期的供给不足,而已投放市场的土地,因为各种原因,也不能很快变成商品房,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长期处于失衡状态。
3 打破垄断特权 尚需制度改革
陈清书(潮安读者):国企尤其是央企,享有诸多垄断特权,如政策照顾、财税减免、信贷扶持等等。这对其他市场竞争主体实际上是一种制度性不公。因此,抑制房价,不是央企退出的问题,而是能否打破垄断特权,能否让竞争主体自由竞争的问题。
说两句(新华网网友):让做军工的去做军工,做烟草的去做烟草。虽然央企在房地产市场的利润前景诱人,但那绝不是央企证明自己的地方。至于“法定”留下来的这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,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法律法规对其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有所限制,或许对这16家央企不公,但却是对整个市场环境的公平。
季建民(河北读者):央企不能背离其公益性的特点,而许多央企在参与房地产经营的过程中,不仅其公益属性荡然无存,而且还由于掌握着大量政策、资源和资金方面的优势,反而为他们在房地产市场攻城掠地创造了条件,一次次成为地王,推高了房地产的成本。央企与民争利的势头日益明显,全面退出房地产市场势在必行。
4 根除土地财政 多建保障住房
章邦洪(浙江读者):地方政府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交易中最大的受益者。不少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已经占地方财政收入的近50%。如此背景下,一些地方政府虽称感到压力重重,但在内心却是乐观其成的。只有真正落实房地产调控的种种措施,改变对“土地财政”的高度依赖,改革现行的土地出让方式,才能从根本上铲除“地王”产生的土壤,让地价趋于平稳,让楼市回归理性。
武海义(辽宁读者):高房价的症结不在于央企是否退出,根源是土地问题。合理科学安排土地的供应、开发和监管,用法律严惩开发企业故意囤地囤房等行为,并辅以货币、税收、保障房等政策,才能有效抑制房价。事实上,绝大多数老百姓关注的不是商品房价涨得多高多快,而是政府能否真正增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。
赤子之心(网友):我国高房价最根本原因,就是有关方面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不作为或作为不大,政府应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廉租房建设。至少把土地出让金的一半用于上述建设,减少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。否则,即便是央企退出了房地产业,无非是把市场空间让给了其他地产企业,高房价仍会依旧高价,老百姓依然无法从中获利。